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相对缓慢,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处于远离城区的乡村地区,主要以大量的耕地、村民宅基地为主,工业用地占比较重。此外,还有部分用地供城市单位使用,以军队大院和科研单位为主。
1993年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以下简称“93版总规”)中提出了“分散集团式”城市空间布局方案,市区以旧城为核心,以环状加放射状的绿色空间相隔离,形成中心大团及10个边缘集团的组团式的城市格局。回龙观地区(原回龙观镇及霍营街道)隶属于清河集团,天通苑地区(天南、天北街道)隶属于北苑集团,现东小口镇属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
93版总规中指出边缘集团是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区中心地区城市功能的延伸、完善和补充,应大力加强边缘集团的建设,适当扩大边缘集团的规模,以充分发挥边缘集团在城市中应有的作用,从而缓解城区存在的各种矛盾。规划要求各边缘集团用地主要安排产业用地,应注意安排高新技术产业,按照“两高五少”(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能耗少、水耗少、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的原则,对旧有企业进行改造。以就近居住为原则,边缘集团中应安排相应的居住用地,保持就业与居住的平衡,距离中心地区较近的集团也要适当考虑为中心地区改造安排拆迁用房。
为了进一步落实93版总规中对边缘集团的改造扩建要求,1995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清河集团回龙观地区长远规划方案》和《北苑集团长远规划方案》(以下统称“长远规划”)。在长远规划中除保留已有城市单位和符合“两高五少”原则的企业用地外,扩大了居住用地及其配套设施用地,除满足当地农民拆迁上楼外,还为城市中心区预留了一定数量的拆迁用房。同时安排了一定规模的办公用地,作为城市中心区功能的扩展。在集团中还适当规划了乡镇企业用地,主要为周边腾空的农村地区提供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1>2”的化学反应。牢记使命,与北规院开展密切的院企协作,全方位配合做好政府智库、为市区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做好支撑和服务,为首都的规划事业做出贡献,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1997年、1999年市规划院制定了回龙观地区、天通苑地区(北苑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年,北京市政府明确将回龙观地区规划建设为经济适用住房。同年10月,以回龙观、天通苑、建东苑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适房项目在北京房地产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拉开了回天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序幕。
2000年后,随着北京市推进“优二兴三”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长对住宅的大量需求,回天地区的住宅用地规模逐步增多,比重也逐步加大。
2005年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回龙观、天通苑纳入了规划中心城的范围內。此次总规提出:边缘集团是中心城承担产业与人口聚集的重要地区。针对各边缘集团的特点及发展条件,鼓励混合功能综合开发,促进本地就业,推进产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改变边缘集团居住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全的局面。进一步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搬迁改造,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其中:北苑集团和清河集团回龙观地区重点进行空间优化整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改善交通条件;清河集团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回天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是北京在经济转型时期,城市规模快速扩张、郊区化发展的结果。总体来看,回天地区的开发建设为疏解的老城居民、初次置业年轻人群提供了大量的经济适用型住宅,对缓解北京住房压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