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老城心声——“四名汇智”名城保护公众参与论坛圆满举办

作者:品牌中心时间:2024年01月02日

1704189559214077.png

12月24日,“四名汇智”名城保护公众参与论坛在北京湖广会馆圆满举办。本场论坛是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23年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以“老城心声”为主题,邀请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名城保护公众参与相关实践者、研究者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民间力量在名城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以期助力名城领域的治理模式创新、提升西城区名城保护的文化传播力与公众影响力。

1704189640274051.jpg

“四名汇智”计划始于2017年,是在西城区名城委办公室、西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事务中心、名城保护专委会青工委和16家理事单位共同支持下孕育而生的名城保护公众参与品牌组织。在持续开展七年期间,“四名汇智”计划组织8轮招募,共收到579份社会申请,在30余家理事单位的支持下,聚集493支社会团队先后开办了800余场名城保护活动。2023年,“四名汇智”计划的支持团队数量首次突破100个。

 

领导致辞

1704247592143209.jpg

陈朝晖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西城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70年建都史,是京杭大运河的端点。今年,西城区推出了“城之源、都之始、河之端”的历史文化IP,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同,让更多人加入和感受到名城保护。

“人民城市人民建”,公众参与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人民城市、幸福西城的必经之途。西城将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总书记在“两会”江苏团提出“人文经济学”理念,把握“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根本要求,坚持“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道路,走深走实。“四名汇智”——名城、名业、名人、名景,正是总书记“人文经济学”的一个生动实践,这种孵化培育的创新模式为名城保护工作注入了活力。希望此次“四名汇智”学术论坛成为一个起点,期待未来能够跟全国建立联系,将“四名汇智”的品牌进行输出,携手共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好未来。

 

实践之声

探索与心得

1704247638274458.jpg

骆凯

四名汇智副秘书长

骆凯介绍了“四名汇智”多年来的实践成果以及对于“四名汇智”和名城保护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四名汇智”遵循“规范鼓励”的公众参与理念,鼓励自发民间非正式力量的活动;以“培育为主”的公益服务理念,充分尊重团队的主动性、自发性,营造开放包容的实践氛围。7年时间,“四名汇智”已经成长为一支以青年为主体的新锐实践力量,正在一条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名城保护公众参与道路上百团聚力、继往开来,希望“四名汇智”力量能够与西城区名城保护工作以及全国名城保护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1704247673180672.jpg

赵颖

广州市名城保护联盟秘书处副主任

基于广州40年名城保护的经验探索,赵颖从广州特色名城保护全覆盖体系;重视规划引领整体工作架构;建章立制;《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共4个方面展开分享。重点围绕“三位一体”建构及公众参与进行解读,其中,“名城保护联盟”作为公益性组织,重在学术交流以及链接各方力量,以“公众保护、共享信息、共建共治”为行动准则,团结各方力量开展整体名城保护工作。“名城守护官”是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伙伴进行积极参与的志愿者团队,致力于遗产价值挖掘,包括教育和传播的志愿者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老城新生”伙伴计划则是希望通过搭建名城更新的孵化平台,联动企业、政府和各方力量,推动名城保护一系列项目实施和开展。

 1704247751203397.jpg

胡新宇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3年成立,一直以来坚持履行“帮助公众,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的使命,我们不是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不是规划师,也不是建筑师,而是有一腔热情的公众。基于这样的身份,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催化剂,并通过这种定位去寻找自己工作的方向。我们通过发起“老北京之友”项目,与北京市规划部门产生了紧密联系。随后,衍生出“口述历史项目”和“文化小径项目”,激发了更多公众参与和保护胡同文化。2016年启动的“老北京遛弯儿计划”,推动胡同往更适宜的方向发展。明年,我们计划重新开启“四合院修缮案例集”项目,以整理成功的修缮案例,在社区提供咨询交流,最终转换为公众可吸收的资源。

此次线上对话环节,邀请到杭州、重庆、襄阳、徽州等地的实践团队代表,共同交流各地的经验与心得。

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总干事吴元兵向大家介绍,志愿者们通过“用脚步丈量历史、用画面记录老景、用文字保持传奇”,已经保护、记录、传承历史文化走过12年的时光。不断通过活动、赛事、建筑活化历史,并在其中一个街区创建了工作室,组建了专属博物馆,成为活化历史街区的实践基地,这是为重庆做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理事长颜拥军在线上分享中提到,拾穗者工作群坚持“回到田野,守望故乡”的理念,18年来先后出版18本专著,发起并参与了涉及名城保护、遗址保护、山寨调研、口述史及纪念馆等21个项目。襄阳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也在承担新的责任,特别是在汉水流域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与长江都市圈发展紧密结合,作为志愿者团队,责无旁贷。

杭州市西湖文化特使协会理事、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馆员霍奕,在会上分享杭州市西湖文化特使的实践。该计划于2012年发起,目的是培养以青年为对象的文化志愿者来推动西湖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价值传播,希望帮助参与者、帮助公众嵌入视角了解遗产城市,让文化遗产以更新颖的方式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相连接。目前在教育方面已经形成一套固有的遗产教育体系。

对于徽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黄山市徽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建平在交流中强调,可以以“徽州之友”为底色,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媒体,共同呼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把《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作为名城保护的法律保障,将“只有很好的利用,才能很好的保护”充分落实。

 

思考之声

多元与跨界

1704247800141164.jpg

杜美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杜美怡主要梳理了公众参与背后的工作脉络和理论框架。各国在公众参与制度和参与主体上存在差异,包括英国的社会参与说明和意大利的艺术补贴。我国在公众参与中注重政策制定、社区治理和宣传教育。知情者的评价指标涵盖了居住、消费、体验、关注、融入几个方面。吸引知情者的关键是提高参与积极性,如重视他们的诉求、充分考虑意见并举办易于理解的活动。政府应完善宣传和交流工作,保障知情者权益,并结合公众场所策划各类活动。最后,公众参与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组织、公众和政府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1704248333814507.jpg

范烨

地道风物首席运营官、总编

在名城保护领域,“地道风物”作为媒体和城市文化进程的参与者之一,充分履行了传播的职责。与此同时,特别关注城市不同文化的差异化情况以及城市文化发展和保护。“地道风物”从“地生万物、道法自然、风化成典、物华天宝”四个维度关注报道对象,从一个地方文化禀赋、历史文化传承、生活方式和物产,挖掘中国各个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发展,通过这种结构化的方式让公众迅速了解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地道风物”同时关注小地方和大区域的发展,通过输出在地文化、自然地理和美食工艺等,让公众能够通过平台了解各个城市的模样和特色,使更多积极的保护者了解所在城市文化的来龙去脉。

此次论坛还邀请到《HOMELAND家园》杂志副主编许灵怡,她介绍,作为福建的本土杂志,始终聚焦福建本土城市文化内容,同时关注其他城市的团队。福建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省份,不同的方言和民俗,为文化繁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其中,本地的人声音,是杂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在18年工作当中,我们感受到每座城市一旦住进去、留下来,就会发现大量城市细节,包括隐藏在城市底下的现代秩序,传统的社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或因为一片地方的消失而消失,反而是顽强的生存在现代秩序的城市底下,这些探索都是名城保护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面。

 

共建之声

对话与感悟

1704248354206723.jpg

对话沙龙环节,与会专家就“公众参与视野下,名城保护的可持续探索”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邀请到联合国驻华办事处协调员娄亚作为特邀嘉宾,共同探讨名城保护公众参与的价值内涵与品牌效应。

“四名汇智”的发展离不开北京市和西城区的指导以及多家理事单位的长期支持。本场论坛由“四名汇智”计划秘书处及“四名汇智”理事单位之一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以期进一步发挥理事单位力量,助力西城区“四名汇智”计划不断创新。

1704248379106847.jpg

冯斐菲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总规划师

“四名汇智”在过去的7年工作中展现了三个特点。首先,得到了区政府、分局和“四名汇智”秘书组的全力支持。第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所有理事单位都全心全力地支持工作。第三,运营模式好,以“以小博大”取得了西城区乃至全市、全国的社会影响力。作为理事单位,看到这些成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同时也感受到了团队逐渐壮大带来的动力。名城保护不仅仅是文化传承,它与城市更新、民生改善和城市活力息息相关。这需要专业的助力,希望所有的理事单位能够持续支持,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名城保护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1704248402398011.jpg

陈子毅

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北规弘都院长期公益支持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公众参与实践,并打造了一支专业的团队,通过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金支持一直是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自2018年起,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与市规划院共同推动成立“社区培育基金”,旨在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和协作,从宜居、人文、环境等方面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与社区渐进改善。这是国内首个从城市更新领域支持社区培育的专项基金。北规弘都院作为该专项基金的首个捐款单位,长期捐助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实践。希望未来可以将这支基金的资金用于“四名汇智”项目,同时呼吁更多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决策资金使用,支持公益事业发展。期待“四名汇智”计划推广得更深入、更实际,通过公众参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西城区和首都的独特品牌。

“四名汇智”学术论坛和专场活动的举办,分别从实践者和参与者的角度探讨了名城保护公众参与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为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年会系列活动补充了来自公众的智慧。希望以本次学术论坛为起点,“四名汇智”计划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者开展更具深度与广度的名城保护实践。同时,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将一如既往搭建公众参与名城保护工作的社会平台,培育广大公众名城保护意识,推动名城保护事业持续发展。

 

主办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

四名汇智计划

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百川互动